“耐心”处理对华关系,拜登最新表态暗含什么深意?
作者:安刚(An Gang),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中心客座研究员,《世界知识》编辑。
拜登政府就职已逾一个月,处理对华关系总体可以用“谨慎”、“缓步”来形容。
从拜登当选开始,中国领导人和外事外交部门负责人多次“隔洋”喊话,强调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延续性,系统阐述中国政府对与拜登政府相向而行重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战略框架的期待。尽管美方新当选总统团队高层人士在选举过渡政治背景下说了一些并不友善的话,美国军方还派舰机以更高频率进到中国近海巡弋,但中方的反应理性克制,中美关系的稳定性明显回升。
拜登政府接收到了信号,通过外交政策演讲、国会参院质询、答记者问等方式予以回应,核心内容是:美国已确定同中国开展“界定21世纪世界面貌”的“战略竞争”,在这一点上特朗普政府没有错,拜登政府将会继承;美国不愿与中国发生冷战式对抗,要进行有管控、有边界、“免除灾祸”的竞争;美中应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和防扩散等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美国将在涉及价值观的问题上坚持原则。
这几层意思符合美国对外战略演变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民主党的基本理念,中方应予确信。
拜登政府还释放了一个关键信号:要用“耐心”处理对华关系。“耐心”一词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有很多“潜台词”。明面上看,是在强调拜登政府需要时间全面重审对华政策,背后实则反映了其处理对华关系时受到的重重羁绊和举步维艰。
一方面,美国国内政治创伤深重,拜登政府必须坚守“治愈”承诺,在对外事务中不会像对内政问题那样竭力“扭转乾坤”。而且,拜登政府在国会仍然受到共和党强烈掣肘,每强推一件事都会付出高昂政治代价,做不到完全“去特朗普化”。
另一方面,特朗普四年来对华政策过于激进,“脱钩”、制裁等强硬手段被滥用,致使“工具箱”过度消耗,结果不仅未能压制住中国,反使中国变得更有韧性和方向,对美国众多行业的“后座力”也很大。拜登政府要修正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但面对的却是一个已摁不住的中国,处理具体问题面临硬来不行、软搞国内又不答应的无奈与尴尬。
对拜登政府而言,重审对华政策是项复杂、全面、系统的工作,需要制定的不仅是本届政府的政策,更是美国的长期战略,必须找到真正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和价值的方式,具备跨政府、跨任期的特点。因此,重审可能要耗费半年以上时间。
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一样强调施行对外战略“实力优先”,意识到美国要想成功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和挑战“,归根结底还得靠自身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修复。拜登政府同时意识到,仅凭美国一己之力已无法应对中国的崛起,必须调集盟友伙伴的力量。拜登政府对华政策重审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同欧亚盟友伙伴国家协调立场,争取确立针对中国的“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基调,然后才会同中国展开全面互动。很显然,美国的欧亚盟友们也有这样做的强烈动机,但它们对美国的衰颓和内向趋势看得越来越清楚,一旦不再面临来自美方的特朗普式蛮横施压,便会更多考虑自我,尽可能两面下注兼取平衡。所以,拜登政府与其他国家协调对华政策的效果不大可能达到预期。
“耐心”在技术层面的两层意涵分别是:其一,拜登政府不排斥与中国恢复全面对话,但坚持只搞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有质量”对话,否则不急于对话;其二,拜登政府在处理涉华敏感问题时会有较多的动力遂行自我克制,比特朗普政府更倚重外交手段,强调冷静和智慧。
拜登政府的这种克制毕竟是策略性、临时性的,其对台湾、南海问题到底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态势,在“变”与“不变”当中如何权衡,是需要密切观察的。我们要心中有数,美方口中的“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和我方期待的“美国重返一个中国政策”不是一回事。
也不要忽略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和摆动的角度进行预判。正如约瑟夫·奈在其近著《道德重要吗?》中挑明的,近两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特朗普实际上是在以不同方式推动美国对外交战略的收缩,他们的共性在于“更多收缩的是手段而非目标”,他们从未放弃让美国“再当50年世界领导者”或“再次伟大”。
实践已经宣判这两任总统外交战略调整的效果归于失败,现在轮到拜登上场了。在糅杂奥巴马、特朗普两个时期政策特点的同时,拜登有没有可能成为推动美国深度战略调整的一任总统?美国有没有可能真要对自己的全球目标进行“收缩”?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与中国息息相关,将深度影响中美关系的未来形态和中国在国际上的作为空间。
在经历了奥巴马时期的“软弱”和特朗普时期的“乱斗”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似乎除了走中间路线和主动修生养息别无其他选择。然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涉华问题更加攸关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也更加深涉美国内政,拜登政府每迈出一步都不得不仔细权衡,我们不必对其能否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大刀阔斧”抱过高期待,过度施加影响更可能适得其反。
在过去几年的对美斗争中,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的“战略定力”为中国锁定今天的阶段性胜局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基本形态正在具备前所未有的塑造力,这种塑造力需要善加利用。面对拜登政府的重审和迟疑,中国似乎没有必要急于为在过渡期取得外交成果而更加主动,而是可以用自己的“耐心”回应对方的“耐心”,共同酝酿中美关系的合理回调。
这种“回调”是相对于特朗普执政四年来过于偏激的状态而言的,虽不可能回到奥巴马执政初期那种大讲“战略互信”的热烙程度,但却可以找到一个能够总体上适应新时期两国实力对比和全球战略目标的平衡点。
“耐心”不等于无为而待。形势发展很快,国际格局调整及其映照下的中美关系演变速度不再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为单位,而是一年一个单位,临界点在加速逼近。中国作为格局转换的主要变量之一,必然越来越直接地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必须充分利用起目前的喘息空间全力做好自己的事,包括推进改革开放和完善外交转型的全球布局,同时尽量恢复中美在具体领域和专业层级功能性合作的积极成分,为两国关系的合理调整积累主动作为的资本和空间。
2月11日,中美两国元首进行了美国新政府就职后的首次通话。我们无从窥探这场据说“进行了很长时间”的通话的具体内容,但完全可以从中美各自发表的原则性极强的官方消息稿中看出言辞的克制。两国对己方立场的阐述已在尽量照顾对方的感受,为的是摆脱特朗普时期各说各话的模式。这是随拜登上台而进入新阶段的中美关系迈出的好的一步,增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许。
原文标题《以“耐心”对“耐心”,推动中美关系合理回调》
【2021年最新一期的《中美聚焦文摘》来了!】读者可以在中美聚焦官网进行在线阅读,还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领取杂志”免费领取纸质版(英文)!
1月刊抢先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推荐阅读 ▽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